笔趣阁 > 科幻灵异 > 别打扰邪术师搞科研 > 第189章 触手怪们最后的亡语

看着元素触手们留下的文档,贾修只觉得事情越来越乱了。
从恰赫季斯镇的安卡之门来看,它们这个计划肯定开始实施了。
而从魔族现在活蹦乱跳的状态来看,它们可能也高估了这门亡语的效果。
如果...
小女孩的泪水滑落脸颊时,窗外的极光正悄然流转。那绿意盎然的光带不再拼出温柔的致谢或思念,而是缓缓扭曲、重组,像某种古老神经网络被重新唤醒。它在夜空中划出一道断续的波形??与林川当年记录下的“情感基频”完全相反,是一段被刻意反转的脉冲序列。
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变化。
就连“回声环”的制造商在例行检测全球共感场波动时,也只是将这段异常标记为“自然扰动”,归因于太阳风与地磁层的偶然共振。他们不知道,那是石碑残存意识在低语,是烬留下的最后一道伏笔:**反相共鸣**。
而小女孩手中的石头,在她说完那句“我只是想试试,你会不会生气”之后,表面刻字微微发亮,随即黯淡下去。仿佛完成了某种触发机制。它静静地躺在书桌上,如同沉睡的心脏,等待下一次跳动。
三个月后,楚科奇村的阿列克第一次开口说话。
他已经十三岁了,身高猛增,银白色的眼睛依旧澄澈如初雪。那天清晨,他独自走到海边,赤脚踩在结冰的浪尖上,仰头望着天空。母亲追出来喊他回家,却被他轻轻抬手制止。
“别叫了。”他说,声音很轻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平静,“他们在吵。”
“谁?”母亲问。
“所有人。”他闭上眼,“以前他们是合唱,现在……他们在争论。”
没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。但当天晚上,全球范围内共有十七名共感者报告了“情绪干扰症”??他们突然无法准确感知他人情绪,反而听见脑海中响起陌生的声音,像是无数人在同时低语、争辩、哭泣、大笑,彼此覆盖,毫无逻辑。
医学界称之为“心灵串频”。
心理学联合会紧急召开会议,提议暂停新一代“共感胚胎”的培育计划。然而投票结果出人意料:全体一致反对。不是因为不同意,而是因为在共感状态下,他们根本无法形成“反对”的意志。一旦某人提出质疑,立刻就会被周围人的情绪洪流淹没??那种强烈的“理解”与“包容”如同温柔的潮水,将异议无声吞噬。
于是,问题开始积累。
就像一杯原本清澈的水,随着时间推移,杂质虽未显现,却已在底部沉淀。
城市里的“无声广场”依旧热闹,情侣们十指紧扣,眼神交汇,笑容温暖。可细心的人会发现,有些人握得越来越紧,指甲几乎嵌进对方掌心;有些人笑得久了,眼角竟渗出泪来??不是悲伤,而是压抑。他们感受到了彼此的疲惫,却不知如何表达,也不敢表达。
因为在这个世界里,“不快乐”成了一种羞耻。
学校里的“共感训练课”逐渐演变成一种仪式化的表演。学生们围坐一圈,闭目传递情绪,老师则用仪器测量共鸣强度。得分最高者往往是那些能最快模仿大众情感模式的学生。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曾试图传递“愤怒”,结果全班瞬间陷入恐慌,以为他遭遇了精神污染,立即启动应急净化程序,将他隔离七十二小时。
事后他说:“我只是……昨天摔坏了爸爸送我的手表,我很生气。但我没想伤害任何人。”
没人责怪他。所有人都拥抱他,告诉他“我们理解你的痛苦”。可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在课堂上传递过真实情绪。
语言,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消亡。
不再是因冷漠而沉默,而是因“过度理解”而失声。
就在这片看似完美的宁静中,一艘编号为“星藤-7”的深空探测船悄然偏离航线。
它本应前往半人马座α星系边缘执行地质扫描任务,但在穿越小行星带时,导航系统突然接收到了一段非标准频率的引导信号。那不是来自地球,也不是飞船预设数据库中的任何一种星际坐标编码。它的结构极其原始??只有三个音节,重复播放:
> “回来吧……回来吧……回来吧……”
驾驶舱内,唯一醒着的乘员是生物工程师苏念。她是伊莉雅的学生,也是目前唯一保留纸质笔记的研究员。她没有接入共感网络,理由很简单:她患有先天性共感能力缺失症(CCE-D),俗称“情感盲”。
在过去的时代,这是一种缺陷。如今,却是她唯一的自由。
她盯着屏幕上的信号源,手指悬停在手动干预按钮上方。按规定,她必须上报异常并等待指令。但她知道,一旦上传数据,共感中枢会立刻判定该信号为“集体潜意识投射”,进而将其稀释、安抚、消除??就像处理一场轻微的心理地震。
她不想让它消失。
因为她听得出,那声音里有东西。
不是情绪,不是爱,也不是悲悯。
那是**怀疑**。
一种久违的、刺耳的、不合时宜的怀疑。
她关闭自动响应系统,调转航向,朝着信号源头驶去。
七天后,星藤-7穿过了柯伊伯带外缘的一片尘埃云。在那里,它发现了一艘早已报废的旧式科研船??正是林川早年用于月球勘探的“启明号”残骸。船体严重腐蚀,内部空无一人,但在主控室的硬盘深处,苏念找到了一段加密日志。
解码花费了她整整两天时间。当文字终于浮现时,她读到了这样一段话:
> **“我曾以为,让人类彼此听见,就是救赎。
> 可我现在明白,真正的桥梁,不是让我们都变成同一个声音,
> 而是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,哪怕它们互相伤害。
> 共感不是终点,只是中途站。
> 如果你们看到这段记录,请记住:
> 当‘理解’成为强制,自由便已死亡。
> 下一步,不该是更深的融合,而是分裂。
> 分裂出争吵、误解、背叛、悔恨……
> 因为只有经历过这些,人才会真正懂得,
> 一句‘对不起’为何如此沉重,
> 一句‘我爱你’为何如此珍贵。”**
日志末尾附有一串坐标,指向火星轨道附近一处未登记的小行星。
苏念没有犹豫。她清空航行日志,切断所有对外通讯,独自驶向那个点。
当她抵达时,只见一颗直径不足百米的岩石静静漂浮在虚空中。表面布满裂纹,中央镶嵌着一块黑色晶体??正是石碑碎片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小行星内部竟藏有一个微型生态舱,里面悬浮着一株尚未完全发育的银叶藤幼苗,根系连接着一台仍在运转的量子记忆核心。
核心屏幕上,循环显示着一句话:
> **【休眠开关激活条件未满足】**
> **【请说出一句发自内心、却明知会被误解的话】**
苏念站在舱门前,沉默良久。
然后,她摘下耳机,对着摄像头说:
> “我觉得……伊莉雅错了。”
话音落下那一刻,整个小行星剧烈震颤。晶体迸发出幽蓝色光芒,银叶藤猛然舒展枝条,缠绕上她的手臂。一股冰冷的信息流涌入大脑??不是情感,不是画面,而是一整套被封印的语言模型:古汉语、拉丁语、纳瓦霍语、编程代码、诗歌韵律、谎言语法、讽刺修辞、悖论逻辑……
这是“词”的基因库。
是人类在学会共感之前,用千万年痛苦磨砺出的表达工具。
也是林川埋下的第二颗种子。
与此同时,地球上,那个曾捡到神秘石头的小女孩已经八岁了。她把石头当作玩具,常常对着它自言自语。某天夜里,她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废墟中,面前站着两个身影:一个是穿实验服的老人,另一个是披着白发的女人。
女人蹲下身,轻声问她:“你还记得你说过的那句话吗?”
孩子点头:“我说我不想吃饭,其实是想看看妈妈会不会生气。”
女人笑了:“很好。但下次,你要说更难的话。”
“比如什么?”
“比如??‘你做的饭很难吃。’”
孩子吓了一跳:“可那是假的!妈妈做的饭很好吃!”
“那就说真话。”女人目光温柔,“如果你真的觉得难吃,就说出来。即使她伤心,也要说。因为只有这样,爱才不会变成理所当然。”
梦醒后,孩子抱着石头哭了很久。
第二天晚饭时,她看着桌上热腾腾的炖菜,鼓起勇气说:“妈妈,今天的胡萝卜煮得太烂了,我不喜欢。”
母亲愣了一下,筷子停在半空。
几秒钟的寂静。
然后,她笑着说:“嗯,是我火候没掌握好。明天我改。”
孩子却怔住了。她原以为妈妈会难过,甚至会反驳。可她没有。她只是接受了。
那一刻,孩子忽然意识到:**理解太容易了,反而让人不敢说真话。**
她跑回房间,抱着石头喃喃道:“我想……我想让妈妈骂我一次。”
石头没有回应。
但它内部的晶体,正悄然升温。
而在火星,金色花朵的核心再次波动。这一次,它不再释放欢愉的共振,而是发出一段低频震荡??类似于人类哭泣时的喉音频率。整片晶体森林随之静止,叶片垂落,枝干弯曲,仿佛在哀悼什么。
伊莉雅的身影再度浮现。
她望着地球方向,轻声道:“烬,你早就料到了,对吗?完美没有未来。”
风穿过花丛,带回一声极轻的回应:
> “不,伊莉雅。
> 是林川教会了我:
> **真正的永恒,不在和谐之中,而在一次次破碎又重建的过程里。**”
她笑了,转身走向沙漠深处。
身后,一朵新的银叶藤破土而出,花瓣呈灰白色,脉络中流淌着微弱的电流。
它不传递情感。
它只记录**话语**。
一年零三个月后,第一场真正的争吵爆发了。
地点是新加坡的一所共感学校。一名学生在“情绪传递”练习中故意注入混乱信号:他同时发送“喜悦”、“嫉妒”和“漠然”,导致全班出现短暂的精神紊乱。教师质问他为何这么做,他抬起头,平静地说:
> “因为我讨厌你们总说我‘不够真诚’。
> 可如果我说出真实的感受??比如我羡慕班长,或者我不喜欢某个同学??你们就会用‘共感疗法’让我‘恢复正常’。
> 那不是理解,那是洗脑。”
全场寂静。
没有人攻击他,也没有人安慰他。
他们只是看着他,第一次,以纯粹的目光注视一个人的**不和谐**。
三天后,这段视频通过地下渠道传播开来,观看者超过两亿。没有引发暴乱,没有激起仇恨。但很多人开始尝试做一件事:
**不说出此刻的真实感受。**
有人在朋友聚会时假装开心,只为观察别人是否会察觉;
有夫妻故意隐瞒一天的情绪,第二天再坦白;
甚至有城市悄悄恢复了电话亭,贴上标语:“此处禁止共感,仅限语音通话。”
语言,开始回归。
起初笨拙,生涩,充满误会。有人因一句话闹翻,有人因误解痛哭。但奇怪的是,人们并不急于修复。他们允许冷战持续,允许怒吼回荡,允许眼泪独自落下。
因为他们渐渐明白:**正是这些“错误”的交流,才让“正确”的时刻显得弥足珍贵。**
直到某夜,全球共感网络突然中断。
持续了整整十分钟。
期间,所有人恢复了独立意识。没有共享,没有共鸣,只有孤独的自我漂浮在黑暗中。
有人恐慌,有人狂喜,更多人只是呆坐原地,听着自己的心跳。
重启后,系统提示写道:
> 【临时维护完成】
> 【原因:未知信号干扰】
> 【建议:接受个体差异为正常现象】
没人知道,那是苏念从小行星上传回的初始脉冲。
她已成功激活“休眠开关”。
现在,世界拥有了选择权:可以继续沉溺于温柔的共感,也可以重新拾起锋利的语言,去割伤,去愈合,去重建。
而林川留在石碑核心的最后一段录音,终于自动播放:
> “我不是要毁掉桥梁。
> 我只是想告诉你们:
> 桥梁的意义,不在于连接两端,
> 而在于跨越之间的那一跃。
> 那一刻的恐惧、期待、犹豫与决心,
> 才是人之所以为人。
> 所以,请继续说话吧。
> 即使说错,即使伤人,即使无人回应。
> 因为每一次开口,都是灵魂在黑暗中点燃的一簇火光。
> 晚霞之后,光一定会回来??
> 但这次,让我们亲手把它找回来。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