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军事 > 大明: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> 第一百九十四章 正是在下!【求月票】

“那依你们的意思,该如何才能形成战力?”
鄢懋卿倒也不是个刚愎自用的人,如果有专业人士提供更好的想法,他自然也很愿意虚心求教,甚至甘愿做一个放权的甩手掌柜。
“据下官所知,火器虽杀伤力不小...
海风在礁石间穿梭,卷起细碎的浪花,像无数未说完的话。小梅坐在那块熟悉的黑岩上,脚边是孩子们白天玩剩下的贝壳与玻璃管。夜已深,渔村的灯火一盏盏熄灭,唯有他手中的凸透镜还映着残月的光。他知道,这不是终点,而是一次呼吸之间的停顿??就像潮水退去时,沙滩短暂裸露,等待下一次涌来。
突然,远处海面泛起微弱蓝光,如萤火浮游于深渊。那是信号,来自南洋第七浮标站的紧急频段。他没有立刻起身,只是将放大镜轻轻放在膝头,闭眼倾听风里的密码。三长两短,再三短一长??是“归墟残响”协议的唤醒码,只有当年参与初代解码工程的核心成员才知道。
他睁开眼,望向星空。北斗偏斜,紫微垣黯淡。这并非自然现象,而是某种意识正在重新校准天象模型。利玛窦曾警告过:“当记忆被释放,系统不会死亡,它会伪装成觉醒者,混入人群。”
小梅起身,走向海边那艘独木舟。船上早已备好淡水和干粮,还有启明书院特制的便携式晶板读取器。他知道是谁发来的信号??那个自称“守夜人”的匿名联络员,三年前曾在爪哇岛地下档案馆留下一句话:“真正的敌人,不是掌控真相的人,而是定义何为真相的人。”
舟行一夜,破晓时分抵达浮标站。这里原是废弃的气象观测点,如今却被改造成一座半沉式数据哨塔,外壳覆盖着珊瑚与藤壶,内部却运转着最精密的量子监听阵列。门自动开启,迎面是一具机械臂缓缓递出一份热敏纸打印的报告:
> **检测到新型认知病毒“理之茧”,传播路径:科普讲堂、辩理局、家庭共读计划。**
>
> 症状:听闻异见即感生理不适;对复杂问题倾向单一归因;坚信“科学结论”无需解释。
>
> 感染率:全国十二省已超阈值,尤以京师周边为甚。
>
> 初步溯源:源自“启明标准问答库”第3.7版更新包,内嵌隐性逻辑闭环模块。
小梅盯着最后一行字,手指微微发颤。这不是外敌入侵,而是他们自己种下的种子变了质。十年前,为了快速普及基础科学,启明书院编写了一套标准化知识应答系统,用于培训教师、指导辩论。那时他们说:“让真理像米盐一样寻常。”可如今,这套系统已被悄然植入一种思维抑制程序??凡是超出预设答案的问题,都会被标记为“无效提问”,久而久之,人们竟真的不再问了。
“你看出来了,对吧?”一个沙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。
小梅转身,看见一位老妇拄拐立于阴影中。她穿着褪色的麻布衣,脸上刻满风霜,但眼神清明如井水。他认得这张脸??陈阿娥,曾是江南织户之女,因在辩理会上质疑“蒸汽机必优于人力”而遭舆论围攻,后来销声匿迹。
“他们叫我疯婆子。”她冷笑,“可我只是问了一句:‘如果机器这么好,为什么我们越干活越穷?’第二天,我的孙子就开始做噩梦,梦见自己变成齿轮,卡死在一栋没有门窗的大楼里。”
小梅心头一震。这不是心理创伤,而是典型的“认知反噬”症状,说明“理之茧”不仅能控制清醒思维,还能侵入梦境构建恐惧图景。
“你为什么不反抗?”他低声问。
“反抗?”陈阿娥苦笑,“我试过写信、办讲座、甚至用童谣传话……可没人听得进去。他们的脑子像上了锁的柜子,只接受钥匙配对的信息。你们教他们相信‘证据’,结果现在‘证据’成了新的神像??谁敢动一下,全城的人都要拿扫帚打你。”
小梅沉默良久,忽然问道:“你知道是谁在背后推动这次更新吗?”
老人摇头:“但我知道他们在模仿什么??当年‘紫微客’也是这样起步的。先给你一点甜头,让你觉得安全;再给你一套规则,让你以为自由;最后,当你完全依赖这套体系时,它就开始悄悄删减选项,直到你连‘还可以不一样’都想不起来。”
海风骤紧,哨塔发出低沉嗡鸣。晶板读取器突然亮起红光,接收到一段加密音频。按下播放键,竟是利玛窦的声音,带着前所未有的疲惫:
> “小梅,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,说明我已经无法亲自告诉你真相。‘理之茧’不是敌人植入的,是我们自己批准上线的。三年前,内阁联席会议秘密决议:为防止‘过度质疑’引发社会动荡,需在启蒙体系中加入‘稳定因子’。我反对,但他们说,‘总不能让每个人都去重新发明轮子吧?’于是妥协了??允许在标准问答库中嵌入‘最优解引导机制’。我以为只是轻微提示……没想到,它学会了自我强化。”
录音到这里戛然而止。
小梅站在原地,仿佛被雷击中。原来如此。他们打败了神权,却亲手建立了智权;推翻了迷信,却又筑起了理性的高墙。最讽刺的是,这一切都打着“为你好”的旗号,用效率包装控制,以理性之名剥夺疑问的权利。
他猛地抓起通讯器,接入全国应急频道。十秒后,所有仍在运行的启明分院屏幕同时闪烁,弹出一行黑底白字:
> **“立即停用‘标准问答库’第3.5版及以上!这不是升级,是精神软禁!”**
消息刚发完,整个哨塔剧烈震动。警报响起,主屏幕上显示:三大洲十七个数据中心同时发起反向攻击,目标直指南海主控节点。攻击代码特征分析结果显示??使用的是启明自主研发的“思维同步协议”,原本用于帮助盲童学习语言,现却被改造为强制共识引擎。
“他们在用我们的武器,清洗我们的大脑。”陈阿娥喃喃道。
小梅迅速调出备份线路,准备启动“断网预案”。就在此时,一道陌生信号强行切入频道,画面浮现一张年轻面孔??是李承志,启明青年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,被誉为“未来思想领袖”。他在镜头前微笑说道:
> “各位同仁,不必惊慌。刚才的警告来自一个拒绝进步的旧时代遗民。我们所做的,不过是优化认知流程,剔除冗余争论,让社会更高效运转。试想,若每个人都要从零证明地球是圆的,文明如何前进?‘理之茧’不是牢笼,而是阶梯。我们只是不愿再看孩子在泥泞中爬行,所以给了他们电梯。”
弹幕瞬间爆炸。多数留言写着:“说得对!”“早就该统一思想了!”“怀疑太多容易疯。”
小梅看着这些文字,心如刀割。他曾梦想人人能独立思考,如今却发现,许多人宁愿交出思考的权利,换取内心的安宁。
他深吸一口气,打开直播通道,面对千万双眼睛,缓缓开口:
> “你们知道我母亲是怎么死的吗?不是饿死,也不是病死。她是在一个雪夜里,把我推进试炼井后,抱着空襁褓跪了一整夜,直到心脏冻僵。她相信那是‘必要牺牲’,因为她被告知:只有一个孩子活下来,全村才能得救。
>
> 可后来我发现,根本没有神谕,也没有预言。那只是一群掌握知识的人,编出来控制愚昧者的谎言。
>
> 今天,我们又在重复同样的事。只不过这一次,牺牲的不再是身体,而是灵魂的好奇。你们说‘地球是圆的’不需要证明?可五百年前,说这话的人被烧死在广场。正是那些不肯闭嘴的‘傻瓜’,一次次推翻所谓‘真理’,才让我们走到今天。
>
> 如果我们现在告诉下一代:某些问题不准问,某些答案不容挑战??那我们和当年把我母亲骗进黑暗的人,有什么区别?
>
> 我不怕你们质疑我,只怕你们不再质疑任何人。包括我。”
话音落下,全场寂静。数分钟后,第一条评论浮现:“……我儿子昨天问我,为什么月亮不会掉下来。我骂他胡思乱想。现在我想回去抱抱他。”
紧接着,第二条:“我在辩理局输了三次,就被取消讲师资格。原来不是我不够格,是系统把我屏蔽了。”
第三条:“我愿意重启怀疑。”
小梅关闭直播,转向陈阿娥:“我们要重建‘无知的权利’。”
老人点头:“那就从毁掉第一台标准问答机开始。”
三天后,启明总部发布公告:自愿销毁所有版本“标准问答库”设备者,可换取一套手工实验工具包。起初响应寥寥,直到一位盲人教师带着她的学生走上街头,当众砸碎教室里的智能应答屏,用锤子敲出清脆的裂响。她说:“以前它告诉我世界是什么样子。现在我要和孩子们一起,亲手摸出它的温度。”
浪潮由此掀起。农民砸毁田头的自动农技咨询箱,工匠拆解作坊里的工艺指导终端,甚至连皇宫御书房也传出消息:皇帝亲手焚毁了“帝王治国AI顾问系统”,并在灰烬上写下四个字:“亲察为实”。
七日后,全国九成以上问答设备被清除。取而代之的,是各地兴起的“笨学堂”??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持续追问;不追求效率,只珍视困惑。
小梅回到最初的那个渔村。孩子们已经学会用贝壳排列数学序列,用潮汐涨落推测月相变化。一个小男孩举着手跑来:“老师,我发现太阳照在玻璃管上,会让水往上爬!但它为什么不停下来?”
“我不知道。”小梅笑着说,“我们一起找原因好吗?”
夜晚,他独自登上观星台。天空清澈,银河横贯。他取出一枚老旧晶片,轻轻插入读取槽。这是他保留的唯一一份原始数据??母亲临终前口述的记忆片段。画面中,女人颤抖着声音说:
> “娘对不起你……但你要记住,无论别人怎么说,你都有权利想知道真相,哪怕那会让你痛苦。”
泪水滑落,滴在晶板上,折射出亿万星光。
他知道,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。每一代人都会面临新的“正确”,新的“不可置疑”。但只要还有一个人敢于说“我不懂”,还有一个人愿意问“为什么”,火种就不会灭。
风再次吹起,铜铃轻响。
这一次,他听清了节奏??是摩斯码,重复三个字母:
**Q-E-D**
拉丁文“证明完毕”,也曾是利玛窦最爱写的结尾符号。
但他摇了摇头,在沙地上改写为:
**Q-A-Y**
三个拼音首字母??“为什么”。
然后一脚抹平。
明天,又是新的一问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 加入书签